<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加快培養全科新型職業農民

    欄目:工作動態 發布時間:2018-08-06
    分享到:
    來源:省農業農村廳網站

       8月1日中午,省委農工委常務副主任,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秀彬在休假期間,帶領廳辦公室、人事處、信息中心、宣傳中心等有關單位負責人一行冒雨赴省農廣校調研。

      在認真了解省農廣校培育工作現狀、教育培訓手段、基層師資力量等情況后,就加快培養全科新型職業農民,促進鄉村人才振興做出重要指示。

      楊秀彬指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指示精神,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關鍵是要全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解決好“誰來種地、誰來養豬”問題。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在西方已有上百年歷史,當前要抓好六個環節的工作:教育培訓、資格準入、產業扶持、風險防控、社會保障、退休養老。基本方向是全省每個生產組要有一個農場主,農場主必須是職業農民,達到當年農校畢業生水平,實現“鄉來鄉去、村來村去、社來社去”。

      針對培育對象,楊秀彬指出,要把現在的大戶、愿意回鄉創新創業以及新農人培養認證為新型職業農民,包括今后村兩委干部,要實現專業化、職業化,都要納入培育對象,要做好大中專畢業生當農民的制度安排。

      楊秀彬回憶說,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問題,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教育培養職業農民問題,實現農民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建立職業農民制度。今后的農業是信息化、智能化農業,依靠現有的農民是不行的,要整合現有教育資源,成立全日制、全方位、全學科的職業農民學院和學校,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培養初級職業農民和一線技術工人,職業農民再差也要有農業中專水平。如果全省50萬個生產組都有一名全科農業中專職業農民,這才是現代農業的希望。

      楊秀彬要求,面對新形勢,農廣校要找準定位,認真思考,明確發展方向,認真融入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為加快培養全科職業農民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