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鄉村振興大會在成都召開。按照會議要求和部署,全省農信系統(以下簡稱“四川農信”)加快實施《四川農信關于助力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就進一步金融支持全省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作出全面安排,并提出十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和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省農村金融、地方金融、普惠金融主力軍銀行,四川農信依托成立60多年來積累的實力和經驗,著眼于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積極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現模式,在農村金融的主戰場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狠抓落實,力爭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上有新作為,著力打造“四川農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銀行”。
伴隨深耕縣域、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進程,四川農信發展成為全省業務規模大、干部員工數量多、服務網絡廣的金融機構,為全省“三農”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截至2018年8月,四川農信涉農貸款余額4784億元,占比76%,高出全省同業45個百分點。涉農貸款總量、農戶貸款總量、小微貸款總量、金融精準扶貧貸款總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總量多項助力鄉村振興指標均居全省同業第一位。
加大信貸投放,把更多金融資源優先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打好這場持久戰,既要一張藍圖繪到底,又要真金白銀硬投入。錢從哪里來?四川農信點多面廣,大量的人、財、物分布在縣域,是廣大農村資金融通的主渠道。四川農信有6300萬客戶,各類存款余額近1.1萬億元,在全省大部分區縣存款市場份額居第一位,這是四川農信助力鄉村振興穩定的動力源。
怎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四川農信注重發揮好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兩個積極性。省農信聯社黨委圍繞鄉村振興開展調查研究,統籌謀劃農村金融工作,相繼制定支持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金融精準扶貧、“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助力鄉村振興指導意見等50多項制度辦法,全方位支持“三農”發展。省、市、縣系統三級黨委狠抓落實,加大支農服務信貸創新力度,創新推出農民“安居樂”“小康通”“助學貸”“稅農貸”等特色產品,真正用好四川人民的錢、辦好四川人民的事。
目前,四川農信全系統以占金融同業29%的資金來源,發放了73%以上的農業貸款、82%以上的農戶貸款,為全省“三農”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有力助推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點面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農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補短板、強弱項,重點傾斜引活水,加強合作共譜支農“新曲”。目前,四川農信已與涼山、樂山、廣元、德陽、巴中、遂寧、宜賓等市州政府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方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主動對接現代農業園區、“四區四基地”、“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產業布局,因地制宜支持好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藥、川豬等為代表的“川字號”特色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在西充推出“百公里脫貧奔康香桃產業園貸款”,在蒼溪推出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在瀘縣推出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有效破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瓶頸。
積極探索以市場化方式來解決“三農”領域投入大、周期長的問題,發揮“金融+”引領作用,激發各要素主體積極性,不斷增強“三農”發展活力動力。在三臺縣支持發展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麥冬產業,在威遠縣支持山地村發展“內江黑豬”產業,在筠連縣支持發展肉牛養殖產業。金融助力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山區大縣走出一條條特色產業發展路。
截至2018年6月末,四川農信共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9175戶,貸款余額143億元。“兩權”抵押貸款累放筆數、累放金額、貸款余額分別占全省同業的63.97%、50.79%、55.28%。
建設好普惠金融“最后一米”,滿足金融服務薄弱地區群眾的金融需求
四川地域廣、面積大、人口多,金融服務在城鄉分布不平衡,在農業農村的發展不充分。讓農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便捷金融服務,這是四川農信不變的初心。
四川農信以智慧銀行為抓手,以補齊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短板為己任,推動普惠金融向縱深發展。以基礎金融服務鄉鄉通、村村通、戶戶通為目標,在全省投入5200多個營業網點、3.5萬多個便民服務點、10萬多臺金融機具,覆蓋了全省91%的鄉鎮和80%的行政村,覆蓋面居全省同業第一位,基本實現了“日常金融不出戶、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鄉鎮”。為進一步把農村金融服務網絡織得更深更密,四川農信啟動便民服務點的全面升級工作,目標是建設服務水平更高的鄉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在雅安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出與政府、企業、經營實體等合作建站模式,金融夜校蓬勃開展,雙基共建深入推進,嘗試把服務站建設與金融服務聯絡員的培養、“蜀信e·惠生活”電商服務平臺的推廣等結合起來,整合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務農村新業態培育、農業新科技推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民消費水平提升。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全省推廣,計劃用5年的時間,在全省鄉村實現服務站點100%全覆蓋。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統籌抓好金融精準扶貧工作
四川農信切實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民生工程、發展工程來抓。堅持大扶貧格局,以深度貧困地區以及秦巴山區、烏蒙山區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為重點,把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集中信貸資源,一鼓作氣打好攻堅戰。
四川農信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授信,對有效信貸需求100%滿足。到2018年6月末,四川農信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189億元,產業精準扶貧貸款318億元,分別占全省同業的85%、31%。同時構建脫貧攻堅的長效機制,以久久為功、釘釘子的精神打好持久戰。在宜賓創新扶貧新模式,形成“財政增收、農擔增信、銀行增貸、企業增利、農民增收”的新局面,帶動1400多名貧困戶增收。在涼山向“懸崖村”阿土列爾村捐助設立100萬元產業扶持金,幫助貧困戶規模發展核桃、花椒、三七等特色產業,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支持火普村成立涪火專業養殖合作社,成功打造出“西門塔爾牛”特色農產品品牌,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產業鏈扶貧模式,助力貧困戶每年每戶增收近2000元。廣安會龍、閬中石埡子等村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均已實現貧困戶到期脫貧摘帽。在夾江,四川農信為行政村免費開發財務管理軟件,嘗試村級財務代理記賬,服務集體經濟健康發展、規范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貫徹落實全省鄉村振興大會精神,四川農信大膽嘗試、勇于開拓,向鄉村振興注入更多金融“活水”,調動全系統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同時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具體工作,努力為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