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省畜科院院長、黨委書記蔣小松率隊赴馬邊調研

    欄目: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9-04-17
    分享到:

        4月11~1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委員,省畜科院院長、黨委書記蔣小松研究員,帶領家禽所所長杜華銳研究員,草食所所長易軍研究員等赴馬邊縣,就加強對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土地戶籍制度改革與鄉村振興等進行調研。

    4月11日,蔣小松院長一行來到馬邊縣彝族聚居村——榮丁鎮后池村。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麗、總畜牧師張斌、中紀委派駐后池村駐村干部穆偉、省紀委駐村干部任仕林等陪同下,先后參觀了該村即將建好的黨政和村民綜合服務中心、新校舍、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居住點等,詳細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村民收入、集體經濟、人才培養、土地承包等具體情況。之后,來到村內的棕樹村小學,看望慰問了一百多位彝族小學生,省畜科院家禽所黨支部和草食所黨支部向學生們捐助了書本等學習用具。捐贈儀式上,蔣小松院長語重心長地勉勵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講究衛生、愛護環境,努力成為后池村未來人才。捐贈儀式后,專家一行來到村委會,與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后池村村“兩委”等進行了座談交流和深入研討。蔣小松院長對后池村在小學生培養教育、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基金綜合保障體系等方面的突出成效給予高度評價,并針對該村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山區特色,提出適合牛、羊、雞等小農戶養殖,將標準化技術融入傳統養殖方式,將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等建議。蔣小松還代表院黨委向后池村捐贈了特殊黨費。

    4月11~12日,蔣小松院長一行,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麗、全國人大代表喬進雙梅等陪同下,先后到了大竹堡鄉白巖灣村的李氏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石梁鄉永寧村的連山坪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和九州畜禽養殖合作社豬場等養殖場,實地調研養殖業情況,從品種來源、生產經營、飼料和草料等投入品以及糞污環保處理等方面,了解相關技術需求,現場給予了技術指導。并向該縣贈送養殖技術資料300余份。

    在馬邊縣城,蔣小松院長一行,與縣委常委、民工委書記立固林勇,縣政協副主席阿支批爾,縣農業農村局領導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交流和研討。立固林勇常委對我院關于畜禽承載能力的研究成果很感興趣,并稱他以前聽過蔣院長的授課,了解很多關鍵科學數據,在生產規劃中很有用。蔣小松院長充分肯定了馬邊縣的畜牧產業發展方向和綠色農業發展模式,并建議:一是結合馬邊縣資源稟賦,引入優質高效畜禽品種提高生產效率;加大人工授精等關鍵技術的普及力度,滿足優良品種配種需求。二是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在質量上做精,逐步實現小農戶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保障食品安全。三是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發展模式,扶持專業合作社,精心組織實施以巨星集團為代表的重大畜牧項目,力爭實現馬邊畜牧業新突破、新標桿。蔣小松院長表示,省畜科院將發揮自身特有優勢,從品種、技術、人才等多個方面給予科技支撐,促進馬邊縣養殖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激發貧困村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振興,并即刻將省畜科院的科技支撐方案具體落實到相關研究所。

    調研期間,蔣小松院長一行,還到馬邊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參觀、學習和交流。合作社領頭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喬進雙梅,這位18歲就因“繡資”出眾享譽縣城的彝繡妹子,將歷史悠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彝繡傳承并發揚光大,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獨門法寶”。自2015年專合社成立至今,培訓技術人員2000多名,帶動300余名繡娘從事彝繡工作。蔣小松院長鼓勵繡娘們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將珍貴的傳統彝繡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通過多種渠道使產品獲得符合其本身價值的價格,提高收益,帶動更多繡娘參與,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此次調研活動對加強貧困地區的科技支撐,深化與邊遠山區基層組織和養殖企業交流合作,促進畜科院科研成果在馬邊縣落地發展,共同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