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關于四川省2019年省級決算的報告

    欄目:工作動態 發布時間:2020-08-11
    分享到:

    ——2020年7月2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

    四川省財政廳廳長?陳煒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

    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和省人大常委會安排,受省政府委托,現就2019年省級決算情況報告如下,請審查。

    一、2019年省級決算情況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嚴格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準的預算,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預算的決議和審查意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全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決算情況總體較好。2019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70.8億元,為預算的100.8%,增長7.7%;支出10348.2億元,完成預算的96.2%,增長6.6%。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4184.7億元,為預算的178.1%;支出4378.8億元,完成預算的92.8%。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94.2億元,為預算的117.8%;支出48億元,完成預算的64.8%。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748.7億元,為預算的103.1%;支出4376.7億元,完成預算的98.7%。根據預算法和《四川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有關規定,現重點報告以下情況:

    (一)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9.1億元,為預算的100%,增長4.2%;加上中央補助5157.7億元、上年結轉169.3億元、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978.1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19.5億元、調入資金等248.4億元,收入總量為7562.1億元。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73.3億元,完成預算的91.1%,增長9.7%;加上補助市縣4665.1億元、轉貸市縣地方政府一般債券798.3億元、上繳中央80.6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54.2億元、償還地方政府債務等36.3億元,支出總量為7407.8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后,省級結轉資金154.3億元。省級實現收支平衡。

    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460萬元,主要是庫款報解整理期在途收入入庫;支出減少1.04億元,主要是清理收回存量資金相應沖減支出。以上增收減支1.08億元,已包含在上述補充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254.2億元中。

    收入決算具體情況是:稅收收入665.8億元,為預算的100.3%;非稅收入123.3億元,為預算的98.2%。其中,增值稅368億元,為預算的98%;企業所得稅163.9億元,為預算的105.3%;個人所得稅42億元,為預算的99.8%。

    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77.3億元,完成預算的99.8%;交通運輸支出253.8億元,完成預算的95.9%;教育支出185.8億元,完成預算的90.2%;公共安全支出75.3億元,完成預算的88%;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9億元,完成預算的88.9%;衛生健康支出35.3億元,完成預算的77.9%;農林水支出31.5億元,完成預算的76.8%;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30.3億元,完成預算的86.3%;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1億元,完成預算的56.7%;科學技術支出18.8億元,完成預算的85%;節能環保支出16.3億元,完成預算的60.9%;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3.4億元,完成預算的96.1%;住房保障支出11.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節能環保、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進度較慢主要是部分中央資金下達時間較晚以及部分采購項目和預算內基建項目結轉2020年繼續使用。2019年當年省級沒有權責發生制核算事項。

    2019年,省級累計下達市縣轉移支付補助4665.1億元,增長7%。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3902.2億元(含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補助1861.8億元),占比為83.6%;專項轉移支付補助762.9億元,占比為16.4%。

    2019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年初安排的預備費當年未支出,結余22.5億元,全部用于補充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19年初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為39.9億元,減去經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批準動用9.5億元,加上按規定轉入省級一般公共預算超收收入0.1億元、未使用的預備費22.5億元、調入結轉規模超過當年收入30%部分的政府性基金14.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結余217.4億元后,2019年末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為284.6億元。

    2019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使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安排的支出62.2億元,其中:省本級使用52.7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9.5億元。2019年省級預算周轉金規模沒有發生變化,周轉金余額仍為5552萬元。

    2019年省級結轉資金154.3億元,主要包括:教育和科技方面23.5億元,節能環保、交通運輸和商業服務業方面23.1億元,資源勘探、自然資源和城鄉社區方面17.1億元,衛生和社保方面11.7億元,農林水和糧油儲備方面10.1億元,文化、旅游和體育方面4.8億元,一般公共服務和其他社會管理等方面64億元。

    2019年,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3.1億元,比預算減少0.8億元,主要是各部門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貫徹落實厲行節約有關要求,加強因公出國(境)和公務用車管理,規范公務接待活動,減少了相關支出。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0.4億元,比預算減少0.2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5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7億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1.8億元),比預算減少0.4億元;公務接待費0.2億元,比預算減少0.2億元。

    2019年,省級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下達60億元,其中:省本級使用34.6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25.4億元。省級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支持的重大項目主要包括:成自宜高速鐵路建設21億元,截至2019年底成自鐵路臨時用地有序交付,自宜鐵路橋梁已完成2%、路基已完成9.8%;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一步工程1億元,截至2019年底先行建設項目北總干渠龍洞巖隧洞工程已正式開工;龍塘水庫及灌區工程1億元,截至2019年底正在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和批復工作。

    (二)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70.6億元,為預算的123.9%,主要是農網還貸收入和彩票公益金收入增長高于預期;加上中央補助64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35.1億元、上年結余等13.5億元,收入總量為1383.2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48.5億元,完成預算的69%,主要是部分中央資金下達時間較晚以及部分農網還貸資金和彩票公益金結轉2020年繼續使用;加上轉貸市縣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35.1億元、補助市縣63.6億元、按規定將基金結轉規模超過當年收入30%的部分調出至一般公共預算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4.2億元,支出總量為1361.4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后,省級結余資金21.8億元,按規定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省級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數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一致。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民航發展基金支出22.6億元,完成預算的100%;農網還貸資金支出14億元,完成預算的71.5%;彩票發行銷售機構業務費安排的支出6.8億元,完成預算的73.9%。

    (三)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億元,為預算的101.3%;加上上年結余0.8億元、中央補助0.4億元,收入總量為14.2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6億元,完成預算的61.2%,加上調出至一般公共預算3.9億元、補助市縣0.4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總量為10.3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后,省級結余資金3.9億元。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數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一致。支出決算情況是:補充省屬國有企業資本金5.8億元,監獄系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0.2億元。

    (四)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131.2億元,為預算的103.3%;加上上年滾存結余3748.8億元,收入總量為6880億元。省級社會保險基金當年支出3045.1億元,完成預算的99.2%。收入總量減去當年支出后,省級滾存結余3834.9億元(結余含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基金省級調劑金結余)。

    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增加3.2億元,支出增加32萬元,主要原因是賬務處理期新確認了基金收支。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2416.2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597.4億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出21.9億元。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19年,全省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213.2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444.9億元、再融資債券768.3億元。

    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中,省級留用179.8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65億元、再融資債券14.8億元。省級留用的新增一般債券165億元,主要用于公路、鐵路、醫療衛生等方面。

    截至2019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057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5888億元,專項債務4689億元;省級債務735億元,市級債務3319億元,縣級債務6523億元),低于國務院核定的11731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以上2019年省級決算,請予審查批準。同時,省級129個部門2019年部門決算(草案)和2019年省級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報告已提交本次常委會會議,請予審查。2019年省級預算數、決算數及其對比分析,詳見決算草案。草案在報省政府審定、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查之前,已經省政府審計部門審計,并根據審計意見作了相應修改。

    二、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支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有關決議要求和審查意見以及省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有力推動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一)堅持加力提效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好國家出臺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將增值稅16%、10%的兩檔稅率分別下調至13%、9%,實行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執行期限,在中央授權范圍內“頂格”出臺按50%比例減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8項地方稅費、“頂格”下調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至16%等,2019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約800億元。積極采取措施多渠道籌集資金,依法依規盤活處置存量資產,加大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力度,加強結轉結余資金管理,有效緩解了財政減收影響,為保障重點支出發揮了積極作用,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10348.2億元,首次邁上一萬億元臺階。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980億元,重點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深度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高速鐵路建設等,著力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二)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支持完成年度脫貧任務。強化資金保障,全省各級安排財政資金1000億元支持19個扶貧專項計劃實施,推動實現31個貧困縣摘帽、1482個貧困村退出和50萬貧困人口脫貧。優化分配方式,實行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制度,增強縣級項目審批和資金安排自主性。嚴格資金管理,指導督促全省21個市(州)和161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在同級國庫開設財政扶貧資金支出賬戶,實行專項調度、統一撥付。創新使用方式,2019年全省88個貧困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72億元,有效彌補脫貧攻堅“短板”。強化監管,2019年全省625項惠民惠農財政補貼納入“一卡通”平臺發放,7905個村實施“互聯網+精準扶貧智能代理記賬”。

    (三)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高質量發展。聚焦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著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升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安排獎補資金7688萬元,支持關閉9個小煤礦,退出產能105萬噸。制定《關于加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力度的通知》,統籌引導資金,促進企業創新發展。集中支持672個重大產業項目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對46個重大技術裝備給予保險補償,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培育“5+1”產業體系。實施服務業集聚區示范激勵政策,集中安排資金支持成都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64個電子商務、商貿流通產業示范縣建設,成功創建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試點省,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支持構建“10+3”現代農業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行鄉村振興先進縣鄉村激勵獎補,建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制度,全省組建風險補償金11億元,成功創建3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2個農業產業強鎮,國際農發基金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示范項目成功落地,煙酒茶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四)堅持“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支持區域協同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決策部署,支持形成優勢互補開放共贏的區域經濟布局。成功爭取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宜賓、瀘州3個綜合保稅區和南充保稅物流中心(B型),現有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數量均居中西部第一。出資4億元設立區域協同發展投資引導基金。支持落實省委、省政府出臺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5項政策,安排14.1億元對11個強縣、9個先進縣、10個進步縣給予財力獎勵。出臺6個方面16項財政政策,下達獎補資金6.1億元,支持推進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轉貸市縣新增債券1280億元,占全省新增債券的88.6%,其中新增專項債券全部轉貸市縣,有力支持了市縣經濟社會發展。

    (五)堅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持建設美麗四川。將污染防治攻堅作為重點保障和優先支出領域,重點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建立健全赤水河、沱江、岷江、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5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鞏固升級和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示范項目創建給予獎補支持。支持德陽市、南充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和第三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亞行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統借統還項目成功落地。對2.9億畝天然林實行有效管護,對1億畝公益林給予生態效益補償。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29.1萬畝。支持九寨溝、松潘等27個縣、180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安排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系統治理資金11億元,支持國家試點和省級示范項目建設,試點地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階段性完成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考核指標。支持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六)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6747億元,占比達到65.2%,比2018年提高0.1個百分點;加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后,全省民生投入占比超過70%。籌集資金近1000億元支持辦好30件民生實事。促進穩定和擴大就業,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籌集資金62.8億元支持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落實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政策,支持做好大學生、貧困家庭人員、返鄉創業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創業工作。鞏固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省屬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水平,支持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同步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出臺生育保險和職工醫保合并實施指導意見,支持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努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支持文旅融合發展,設立四川藝術基金,支持創建首批10個天府旅游名縣,3個縣(市)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積極籌措資金,有力應對長寧地震、樂山和雅安特大洪災、汶川山洪泥石流等多起自然災害,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2019年,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有關決議要求和審查意見以及省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堅持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與加強財政管理協同推進,加快推進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切實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和支柱性作用。

    (一)財稅體制改革有新進展,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有序推進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醫療衛生領域改革方案。完善跨地區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辦法,支持區域協調發展。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成為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績效評價唯一試點省份。出臺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方案,搭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要素框架,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全面推進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構建四川特色績效指標體系,完善績效結果應用機制。完善地方稅體系,依法確定耕地占用稅適用稅額,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機制。深入推進市縣財政改革兩年攻堅計劃,8大領域73項納入攻堅范圍的改革任務完成進度超過90%。

    (二)基層保障能力有新提升,“三保”底線兜牢兜實。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加強重點幫扶支持,2019年下達市縣轉移支付補助4665.1億元,占市縣支出規模的53.2%。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縣級財政保障能力。根據中央精神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2019年縣級“三保”支出保障范圍和標準,修訂了獎補資金辦法。加強預算編制指導,對未按規定安排“三保”支出預算的及時督促糾正,確保“三保”支出預算安排不留缺口。對工資和扶貧資金進行專項庫款保障、財政直接支付。建立全省庫款運行動態監測機制,滾動排查風險隱患。省級財政在國庫動態預留“應急紓困”周轉資金,專項用于緩解市縣“三保”等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建立“三保”支出庫款保障風險懲戒機制,嚴格問責追責。

    (三)財政風險防控有新成效,財政運行更加穩健。制定防范化解經濟財政運行風險實施方案,切實加強對債務管理、“三保”支出、庫款管控等方面的風險防控。建立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定期通報風險評估結果,對債務高風險地區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嚴格監督問責。財政重整地區通過多種方式籌資償債,債務風險顯著降低,2019年底已全部退出重整。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實行常態化監控,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有序穩妥化解存量,超額完成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兌現了省委、省政府向黨中央、國務院的承諾。持續推進市縣財政暫付款清理消化三年攻堅行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2019年全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預算執行效果較好,但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省人大有關方面對此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審計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包括: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個別項目績效不高,預算績效管理有待加強;債務風險不容忽視,防范化解任務較重;部分單位預算編制不夠細化,項目執行進度較慢,預算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認真落實預算法有關規定,結合省人大有關方面和審計部門提出的意見建議,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預算執行管理。依法依規積極組織財政收入。嚴格執行人大批準的預算,執行中原則上不再追加預算。對確需追加的重大事項,嚴格項目評估論證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及時分配下達轉移支付,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確保早投入早見效。二是管好用好直達資金。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壓實工作責任,加快直達資金分配下達,強化日常監督和重點監控,確保直達資金用到最困難的地方、最急需的領域,確保直達資金落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落到低保、失業、養老和特困人員身上,直接惠企利民。三是落實落細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繼續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會議費、“三公”經費等支出,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讓每一分錢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花出最好的效果。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確保將過緊日子節約的開支,全部優先保障“六穩”“六保”等重點支出。四是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努力擴大對縣級的轉移支付規模,增強縣級財政保障能力。嚴格落實“三單列三專項”要求,加大對困難地區支持力度,嚴格工資、扶貧、基本民生支出專戶管理,強化“三保”支出資金保障。五是發揮債券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均衡發債時間,做好債券發行使用各項工作,盡快發揮債券資金使用效益,積極發揮專項債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六是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隱性債務常態化監控機制,嚴格控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存量。強化違法違規舉債責任追究,實行終身問責、倒查責任。七是優化改進預決算編報。深入貫徹預算法,認真落實《四川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按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改進預決算編報工作,提高預決算編制的準確性、完整性、規范性。八是自覺接受人大審查監督。認真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議,自覺接受預決算審查監督。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各級人大常委會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監督的意見》,加強審計整改。積極配合推進預算聯網監督。做好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綜合報告和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工作。積極主動回應人大代表關切,做好人大代表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