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我省著力發展飼草產業 提升青貯飼料產能?為川牛羊找“口糧”

    欄目:工作動態 發布時間:2020-12-03
    分享到:

    “我們要當好‘草老板’。”前不久,在廣元市劍閣縣舉行的全省種草養畜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數十家省內外企業紛紛表態:向畜牧業的上游畜草業進軍。

    去年,我省牛羊存欄數分別為850萬頭、1500萬只,位居全國第一和第六位。但長期以來,養殖場從國外和省外買入飼草卻是常態。如何突破飼草不足這個川牛羊產業發展的短板?

    產量不足百萬噸

    青貯飼料95%需求靠調入

    “我們是草原大省,但不是飼草生產大省。”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一組數據:我省農區飼草資源豐富,占全省草地總面積的21.4%。去年,我省人工種草保留面積已達1284.1萬畝,飼草產量890億公斤左右,但這些遠不能滿足川牛羊的“胃”。

    “產草量太低,天然草場又不能開發。”前述負責人介紹,我省草原絕大部分集中在川西高原,受霜期較長等影響,單位面積產量僅為東北地區草原的三四成。這意味著,養活大量的川牛羊,需要各類人工飼草(青貯飼料)。而目前,我省青貯飼料產量不到100萬噸,占全省需求總量不足5%。紫花苜蓿、燕麥等青干草缺口更大——調入率高達98%。

    一邊是緊缺的飼草,一邊是高速發展的川牛羊等畜牧產業。我省規模以上的養牛場和養牛專業戶有9252家、規模以上的養羊場和養羊專業戶有3631家。初步測算,我省牛羊兔等飼草全產業鏈的市場價值1780億元。論規模和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

    “‘口糧問題’已成制約我省畜牧業發展的最大短板之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坦言。

    培育生產主體

    提升技術支撐水平

    “眼下正是搞飼草產業的好時機。”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明確要求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中央和省級層面的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

    業內人士表示,破解川牛羊的“口糧”不足問題,只能從青貯飼料入手。

    如何提升青貯飼料產能?農業農村廳給出答案:聚焦提升現代畜禽飼草種業、飼草產業發展水平兩大重點,加快飼草生產現代化。具體來說,是培育壯大生產主體、提升技術支撐水平。

    提到生產主體,一組數據讓人感慨:目前,全省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51家,涉及草業的僅有1家。

    “我們覺得,還是要抱團取暖、互幫互助。”農業農村廳草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就在11月,四川省現代草牧業創新聯盟成立,聯盟擁有上百家會員企業,將設立基金。

    技術創新必不可少。我省將整合現有的科研院所等資源,與鄰近的云南等省份合作,啟動聯合攻關項目。預計未來五年將進一步普及良種、良法。“特別是要解決飼用玉米和各類飼草種植、收割、加工、貯存技術和草食牲畜養殖技術。”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史曉露?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