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以草換肉(奶) 提升牛羊兔肉產能

    欄目:工作動態 發布時間:2021-03-30
    分享到:

    主要聚焦:牛羊兔三大需求量大、產業基礎好的食草畜牧品種

    主要路徑:通過人工種草養畜提高優質飼草供給能力,進而提高相關肉制品、奶制品產能

    每年四川人吃掉近3億只兔子,三分之二靠省外調入,如何改變這種局面?近日,記者從農業農村廳獲悉,“十四五”期間,四川將通過實施以草換肉(奶)行動,不斷提高川牛羊和川兔產能,以提升本土畜牧產品自給率和農牧民收入。

    根據規劃,四川以草換肉(奶),主要聚焦牛羊兔三大本省需求量大、產業基礎好的食草畜牧品種。主要路徑是,通過人工種草養畜來提高優質飼草供給能力,進而提高相關肉制品、奶制品產能。

    具體來說,就是根據不同區域飼草發展實際需求、不同海拔立體空間、多元季節氣候特點和不同飼草特性,在川西北高原牧區、攀西地區、川東北深丘區、川南山地區、成都平原區及盆周淺丘區布局飼草種植基地和養殖基地。即,每年扶持10個縣通過種草機械合作社擴大飼草面積和產量,并在每縣每年布局100個規模化能繁母牛(羊、兔)養殖示范戶。在此基礎上,實現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種草養畜標準化、規模化經營。力爭到2025年,全省優質人工種草面積500萬畝,年出欄優質肉牛提升至80萬頭,川羊和川兔的自給率明顯提升。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以草換肉(奶),不僅能逐步扭轉當前四川以耗糧型生豬為主體的畜牧業結構,也能不斷緩解草原載畜壓力過大,為修復退化草原創造環境。

    我省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和傳統的畜牧業大省,現有草原面積3.13億畝。但受限于海拔和氣候等因素,四川草原單位面積飼草產量偏低。“十三五”期間,全省年均青貯飼料自給率不到10%,嚴重制約全省草食畜牧產品生產。(記者?王成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