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梁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十四五”時期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情況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糧食安全有保障,糧食產量高、供應穩、儲備足,“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成色更足,應對風險挑戰能力大幅提高?!笆奈濉睍r期,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產獲得“十七連豐”,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完全實現自給。人均糧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遠遠高出國際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糧食儲備能力明顯增強。糧食庫存儲備數量充足,國家在穩定中央儲備規模的同時,按照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的市場需求量增加地方糧食的儲備規模。
糧食流通能力有效保障。全國建立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和30個省級交易中心,累計成交糧食9000億斤。
糧食國際合作全面加強。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糧食領域國際合作。
我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應對風險挑戰能力大幅提高。
糧食市場供應事關廣大群眾一日三餐,應急情況下能不能供得上,是廣大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裕、不脫銷、不斷檔,即使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糧食市場供應也是貨足價穩。
為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糧食應急保障工作,全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不僅能夠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也有能力應對全球糧價上漲的挑戰。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加強預案的日常管理和應急演練,確保關鍵時候發揮作用。應急儲備能力進一步增強,應急保供網絡進一步完善,目前有5.6萬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配送中心、儲運企業和供應網點,形成了遍布全國的糧食應急保供網絡。市場監測預警進一步強化,在全國設立超過1萬個各級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基本覆蓋重點區域和重點品種,可動態掌握糧食市場的供求變化。
盡管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好,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供求仍將處于一種緊平衡態勢,要確保糧食安全這根弦不能放松。
梁彥表示,“十四五”時期,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國家糧食安全,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統籌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協同保障能力、收儲調控能力、產業支撐能力、現代化治理能力,以及節糧減損能力,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
一是堅持立足國內,統籌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完善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二是堅持精準調控,統籌提升糧食收儲調控能力。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科學確定政府儲備規模,完善“通道+線路+樞紐+節點”的糧食物流骨干網絡,強化監測預警,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動態平衡。三是堅持高質量發展,統籌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突出抓好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持續推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提高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四是堅持全鏈條管控,統籌推動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五是堅持改革創新,統籌推進糧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