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穩價格 保產能 生豬出欄第一大省打出組合拳

    欄目:工作動態 發布時間:2021-07-08
    分享到:

    “指向之明確,要求之嚴格,措施之嚴厲,堪稱罕見。”提及我省7月6日印發的《四川省穩定生豬生產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不少養殖戶(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學者有這樣的觀點。

    在他們看來,明確、嚴格、嚴厲,分別體現在財政和金融支持、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以及考核層面。

    叫停盲目限貸、抽貸、斷貸

    助養殖戶挺過現金流難關

    “及時雨!”仔細閱讀了《措施》后,綿陽市三臺縣養殖戶趙敏銳舒展了眉頭。因為,接下來他有可能獲得不少補貼資金,銀行的還款日期也有望延后。

    去年底,瞅著行情不錯,趙敏銳貸款50萬元補欄仔豬。當時,他和銀行約定7月1日前后還款。但到了今年6月的出欄季節,他家每頭豬出欄將面臨500元虧損。

    是否該虧本出欄用以還貸?在養殖戶中,這并非趙敏銳一個人遇到的難題。

    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豬價連創新高,不少養殖戶紛紛進場。養殖戶去年底前后補欄的豬恰好眼下出欄,遭遇了“高補欄價、高飼養成本和低出欄價”的夾殺。

    對此,《措施》拿出了兩大舉措:更大力度財政獎補和更多信貸支持。

    與去年相比,除繼續分地區實施生豬出欄激勵獎補政策外,我省還明確,各地可依據實際情況,統籌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等相關資金,鼓勵支持養殖戶。同時提出,統籌用好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脫貧地區生豬養殖等鄉村產業。

    《措施》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盲目限貸、抽貸、斷貸,還提出要加大信貸投入。這就意味著,去年“進場”的養殖戶有望挺過當前現金流壓力,“9月前后是消費旺季,價格有望回暖。到時候,大家的壓力會小不少。”

    目前,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正攜手金融機構等聯手制定信貸領域實施方案。

    加大生豬防疫力度

    降低疫情對川豬和市場行情的傷害

    “本輪‘豬周期’,由非洲豬瘟傳入中國開始。穩定價格和生產,還是要從這個角度入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朱礪開門見山:市場穩不穩,疫情防控是關鍵。

    記者注意到,《措施》延續了自2019年前后開始實施的管控跨省調運生豬、監管屠宰環節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法。除此之外,還重點做了“加法”。

    “加法”體現在對藍耳病等其他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升級,首次提出要把藍耳病等納入各級非洲豬瘟防控與恢復生豬生產職責范圍。

    “養豬行業最怕瘟疫。”省畜科院副院長何志平舉例,藍耳病曾被稱為“神秘豬病”。這是一種傳染性極強、致死率極高的生豬疾病,也是非洲豬瘟傳入前,養豬行業的一大“殺手”。截至目前,既有的治療手段對藍耳病有效率不高,且相關疫苗仍未研發出來。在此背景下,把藍耳病納入指揮部職責,就意味著今后針對非洲豬瘟的大部分防控措施,可用于防控藍耳病等疫病,降低了重大動物疫病對生豬行業的傷害以及所造成的市場波動。

    實施重大動物疫病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則傳遞出另一層含義。“防控要常態化,不能打折扣。”朱礪介紹,經過此前嚴格防控,全省非洲豬瘟疫情基本處于可控狀態,這也讓不少地區的指揮部產生了一定的松懈、倦怠情緒。《措施》重提應急值守,則是在敲響警鐘。

    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長

    生豬生產情況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

    我省此前開展的市場調研顯示,當前我省生豬產能已持續恢復,但生產和消費均未恢復至常年。換言之,市場仍有潛力。

    那么,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力?第一招,是督促考核各級黨政一把手。《措施》明確,繼續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同時,首次將生豬生產情況與市縣領導班子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掛鉤。

    “目前,具體考核細則還在研究制定。”在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看來,在當前生豬生產遭遇價格大起大落沖擊的背景下,四川逗硬生豬生產考核可謂正當時,“讓黨政一把手都重視起來,保障舉措落實進度和實施效果。”

    第二招,是首次明確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出任同級非洲豬瘟防控和恢復生豬生產指揮部指揮長。

    “高規格更能體現決心,也更能提升養殖戶的信心。”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我省已經明確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如今親自上陣擔任指揮長正是對他們的大考,“考卷”就是各地全年的生豬出欄量、存欄量。(記者?王成棟)

    觀點

    豬價是否見底?機構這樣預測

    隨著豬肉收儲的啟動,業內對豬價見底反彈的信心有所增強。機構預計,今年下半年生豬出欄量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隨著產能持續恢復,生豬和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向合理水平回歸。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研究員魏鑫:豬肉收儲給整個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或有助于改善過去兩個月業內的悲觀情緒。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祖力:下半年豬價整體應該會維持在成本線以上,但是反彈高度不能太樂觀。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豬價已經探底成功,后期季節性回升是主要趨勢。(據新華社)

    川豬收儲投放將由“臨時”變“常態”

    7月7日,今年首批2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公開競價收儲,這也意味著我國正式啟動2021年度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與此同時,7月6日,我省印發的《四川省穩定生豬生產十條措施》中也提到,要進一步做好豬肉收儲準備、加快構建豬肉常態化收儲投放機制。

    作為全國生豬出欄第一大省,常態化收儲與投放機制如何確定?又將給川豬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何時收儲,何時投放?以后會有具體的標準

    “等于把臨時措施變為常態化機制。”在商務廳相關負責人看來,“常態化”的首要含義,是制度化。

    據介紹,2008年前后,我省啟動豬肉收儲與投放,但這是根據具體價格漲跌情況而采取的應急措施。業內稱之為“臨時收儲、臨時投放”。因此,一直沒能制定具體的標準,指標體系也不是很健全。例如,生豬價格跌到什么程度要托市收儲?漲到什么價格要投放儲備肉?

    怎么把臨時措施變為常態化機制?《措施》透露,豬肉收儲投放實施與否,要根據生豬價格、豬糧比等走勢來確定,特別是要達到預警級別和啟動條件要求。

    記者從省非洲豬瘟防控與恢復生豬生產指揮部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加快制定省級生豬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實施方案。重點內容之一,就是明確預警級別和收儲投放的相應條件、對應指標。例如,豬糧比跌幅、存欄和預期出欄漲幅達到什么數值時,啟動什么級別的預警、收儲多少豬肉入庫等。

    換言之,今后一旦川豬價格、出欄補欄數等觸及對應條件,就可實施對應量的收儲與投放。

    是穩定器,是“豬周期”克星?養殖戶和消費者都將是受益者

    “只要收儲投放的量足夠、時機選擇對,就能穩定市場,兼顧消費者與養殖戶的利益。最終,實現產業的平穩發展。”在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李學偉看來,常態化收儲投放機制建立后,將成為川豬產業穩步前行的“穩定器”。

    李學偉介紹,豬肉收儲與投放,是中央層面近年來對生豬豬肉市場保供穩價的重要抓手之一。其通常做法是,承擔收儲的機構,在豬價快速下跌(跌至盈虧平衡點以下)、養殖戶利益受損和養殖意愿不高時入場收購,穩定抬升價格。而投放的時機,往往選在豬肉價格快速上漲和節假日等消費高峰時段,以平抑價格。從多年實踐來看,相關做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費市場的供需平衡,避免了產業的大起大落。

    對于生豬產量約占全國十分之一的四川而言,這樣的作用將會更明顯。農業農村廳統計,去年,借助川豬復產,我省生豬散養戶占比仍在四成上下。而這些散養戶抗風險能力不高且進退靈活,對價格劇烈波動極為敏感,很容易導致“價高紛紛入場,價低大量逃離”。

    “今后,價格和產量的起落幅度有望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省畜牧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收儲投放來穩定價格,就有可能穩住這些散養戶,進而不斷壓平“豬周期”,穩定四川生豬生產的大盤。(記者?史曉露?王成棟)

    解密

    “確保能繁母豬不低于380萬頭”

    這條預警線是咋劃出來的

    在我省出臺的《四川省穩定生豬生產十條措施》中,第一條即提出:要進一步強化生產服務,加強生豬生產監測,月調度、季通報,當能繁母豬存欄低于380萬頭時發出預警并采取應對措施,防止產能過度下降。

    為何將“380萬頭”確定為我省生豬產業監測的預警線?

    “380萬頭是結合常年出欄情況和生豬養殖規律得出的。”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趙勇介紹,今年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下達的4000萬頭存欄任務和5800萬頭出欄調度目標,為常年水準。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必須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不低于380萬頭。

    內在邏輯,與生豬生產規律有關。根據此前對我省規模化養豬場和散養戶的監測,川內每頭能繁母豬,每年能產兩窩仔,總計年產仔豬16頭上下。380萬頭能繁母豬就可年產6000萬頭左右的仔豬,扣除養殖過程中的損耗,至少有5800萬頭仔豬能進入當年的補欄養殖環節。

    不過補欄不意味著當年就能出欄。根據生豬生長規律,一頭仔豬從出生到出欄往往需要6個月。而多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省當年出生仔豬約一半能在當年出欄。這也意味著,我省今年產仔就能當年補欄的,大約為2900萬頭。

    “這是市場規律形成的養殖規律。”省畜牧總站站長徐旭介紹,生豬一年中有兩個消費旺季:每年2-3月和9-10月,兩者相隔近半年時間。這讓不少養殖戶有意調整了生豬配種、出欄時間。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5800萬頭生豬出欄調度目標呢?

    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底,我省生豬存欄量約3800萬頭,扣除能繁母豬、原種豬等,還剩下3000多萬頭育肥豬,“這些育肥豬將在今年出欄。”加上今年產仔并出欄的生豬,基本能確保年內完成5800萬頭生豬出欄任務。(記者?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