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嗣華 裴玉松
“作為一名從事養雞的科研人員,每篇報道對我都有很深的觸動!”在“擦亮‘中國黑雞之鄉’名片,問計中國名雞產業之路”大型行走調研系列報道的啟發下,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朝武深感共鳴,并分享了其深刻的見解與規劃。
作為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這一國內頂尖畜牧科技創新平臺的領軍人物,楊朝武及其團隊長期深耕包括舊院黑雞等地方雞在內的家禽領域,不僅在良種選育、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更與多家企業及養殖合作社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產業進步。
8月25日,他圍繞種源、產業、文化三大維度,為舊院黑雞繪制產業藍圖,淺談心中對于未來舊院黑雞產業的展望。
楊朝武(右四)團隊在萬源開展舊院黑雞養殖技術指導服務
“盡快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育種模式”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是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通過一代代科研人員的接續奮斗、潛心研發,該院先后育成了10個國家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為我省乃至西南地區畜牧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楊朝武所在的家禽科學研究所,主要承擔著全省家禽的地方品種資源發掘、遺傳育種研究、新品種培育與產業化開發等職能。
四川擁有14個地方雞品種,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二,雞產業也是我省第二大畜牧產業。然而,良種短缺仍是制約四川雞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今年初,楊朝武帶領團隊組織推動成立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雞創新團隊,旨在開展養雞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和先進實用技術轉移轉化,助推四川雞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和更高水平發展。
而產業發展的先導基礎是良種,“舊院黑雞當前面臨著良種不能自給、產業效率低、良繁體系不健全等挑戰?!睏畛渲敝竼栴}核心。
他強調,在保種的基礎上,必須加快育種步伐,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育種模式,以舊院黑雞為主要素材,培育出飼料轉化效率高、產蛋性能好、肉質風味優的新品種,以應對市場需求。
“地方雞產業應在文化建設上下功夫”
地方雞能否像白羽肉雞一樣,發展成一個大產業?“如果用快大型肉雞的打法來發展地方雞,那必然是死路一條。”楊朝武拋出看法。
土雞因飼養周期、生長習性、消費者習慣等特點,成本和售價較高、商品性弱、消費群體偏小。而快大型肉雞生長周期短、消費群體大,市場競爭力自然就強。這也決定了地方雞產業必須走適度規模的發展路子,而不是選擇片面追求規模的發展方向。
但地方雞品種,依然要破解資源轉化與產業支撐的問題,龍頭企業的培育、招引至關重要?!褒堫^企業必須從育種、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介入,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睏畛湔J為,達州市、萬源市應將舊院黑雞作為主導畜禽品種進行扶持,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將其發展成為當地農業產業的支柱產業,以更好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地方雞品種繁多,能否實現資源保護向開發利用的有效轉變?“每個地方都有豐富的、獨特的特色文化,將這些特色文化與地方雞產業相融合,賦予吃雞以文化的意義,或是一條產業出路。”結合長期的研究、思考,楊朝武指出了地方雞未來應在文化建設上下功夫。
“打造舊院黑雞產業特色文化迫在眉睫!”他說,通過挖掘文化內涵,定期舉辦美食節、品鑒會等活動打造吃雞文化,推進川味特色雞肉、雞蛋產品開發,加強品牌建設、優化宣傳模式,進而打造全國知名的舊院黑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