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關于印發《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實施方案》的通知
川農發〔2025〕19號
各市(州)、縣(市、區)農業(農牧)農村局:
現將《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9月5日????????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實施方案
智慧農業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著力點。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推動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堅持以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質增效為主線,圍繞成都平原、川東北、川南、攀西、川西北經濟區農業全產業鏈布局,加快遙感、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普及應用,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到2028年,全省智慧農業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農業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廣泛應用,糧油種植、設施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產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突破,農業生產信息化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管理服務數字化能力有效提升,為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
1.推進糧油種植數字化。以縣域為單位,統籌推進建設苗情、土壤墑情、病蟲情、災情等物聯網監測設備,結合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地面傳感等,建成基本覆蓋全省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提升“四情”動態監測水平。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因地制宜推進水肥一體化智慧管控技術裝備應用,科學布設全省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網絡。加快糧食生產高效智能綠色裝備推廣,推動農用無人機在播種、噴藥、施肥、巡田、吊運等方面普及應用。以耕種管收環節農機智能作業為重點,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因地制宜探索智慧農場建設模式。加快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與數字化有機融合,構建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數字化種植技術體系。
2.推進設施種植數字化。推進老舊低效設施棚室數字化改造提升,重點推進環境智能調控、水肥一體化精準控制等智能設備應用。支持新建一批標準化、智慧化設施棚室,加快國產化作物生長監測、環境精準調控、水肥智能管理、作業機器人等技術裝備在設施種植上集成應用,提升種植業設施生產智能化水平。推動水稻、蔬菜生產大縣(農場)等建設集約化種苗工廠。運用遙感技術動態監測全省設施棚室分布情況,建立設施棚室專題數據庫。
3.推進畜禽養殖數字化。以穩產能、提效率為重點,引導養殖場集成應用先進適用、成本可控的數字技術和裝備,推進環境精準監控、生長信息監測、疫病智能診斷、精準飼喂、糞污處理利用等設施智能化改造,鼓勵規模養殖場建立電子養殖檔案,推進數據直聯直報。以防疫病、強監管為重點,推進養殖場、屠宰場、飼料獸藥企業等數據共享,推動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動物和動物產品無紙化檢疫出證,實現動物生產、運輸、屠宰全鏈條數字化監管。
4.推進漁業生產數字化。聚焦水質調控、投入品投飼、病害防控、尾水治理等漁業生產關鍵環節,分類有序推進標準化養殖池塘提檔升級,因地制宜發展工廠化養殖,科學配備水質在線監測、智能控制、精準投喂、循環水處理、病害藥殘檢測等智能化裝備和信息系統,提升健康養殖生產效率。加快建設天府魚子醬、川南早蝦、內資鯰魚鮰魚白烏魚等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建設。
5.推進育制種數字化。加快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畜禽基因庫、畜禽水產資源保種場(區)等數字化建設,加強前沿育種技術研發與利用,推進全基因組選擇等現代生物育種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種業龍頭企業協同攻關,支持萬安實驗室種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川渝共建山地數智農業重點實驗室攻堅智能育種技術,打造國家級山地數智育種基地。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培育“育繁推”一體化創新聯合體。實施西南優質高產高效秈稻、抗病小麥新種質創制與應用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協調推進與國家平臺對接,探索種質資源集中保存和共享利用機制,推進信息互聯共享,大力提升育制種數字化水平。
6.推進特色產業數字化。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紐帶作用,結合“1+1+8”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建圈強鏈建設,支持鏈主和鏈屬企業開展農產品加工數字化技術及相關智能裝備研發應用,推動農產品初加工以及精深加工數字化,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區、生產加工車間、生產鏈供應鏈智能化改造。優化整合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拓展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實現跨界融合、產業疊加、鏈條延伸。集成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創新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模式,探索試點農產品全鏈條信息化追溯和農產品生產主體質量安全信用監管機制。
(二)提升智慧農業管理服務能力
7.提升農業管理服務效能。構建科學務實的省級農業智慧管理體系,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政務信息化建設,夯實“三農”數字底座。加快制修訂智慧農業發展共性關鍵標準與通用技術規范,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做好產業鏈上下游的標準銜接。基于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自然資源專題數據和農業農村業務數據,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用地“一張圖”。加強全省涉農數據資源匯聚、處理、分析和應用,加強與自然資源、水利、環保、林草、交通等部門涉農數據資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全面提升農業農村部門數字政府服務能力。
8.推動農作物遙感監測應用。加快建設服務四川全域的天府糧倉高精度遙感監測網絡,綜合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地面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農作物類型、耕作方式、種植面積、作物長勢、作物產量等遙感動態監測長效機制。充分應用高分衛星遙感監測能力,實現主要糧油作物耕地種植空間全覆蓋監測,加強利用民用、商用遙感衛星影像資源,建設天府糧倉海量遙感影像資源庫。
9.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水平。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推動農業補貼申領、項目審批、政策咨詢等各類政務服務線上快速辦理、精準推送和實時反饋。以縣域為單位高質量建設一批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示范推廣等公共服務,提高農技推廣、農資供應、農機林機作業、集中育秧、糧食烘干等綜合服務能力。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視頻監控、手機拍攝等方式,對農業生產過程、生產環境、服務質量等精準監測,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10.提升農業安全監管執法能力。大力推廣運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完善“四川農機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提升農機監理業務“一網通辦”水平。在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人考試過程中應用紅外線電子樁考儀、無紙化考試等,不斷提升農機駕駛人考試的科學性、公正性。大力推進智慧漁政信息化建設,實現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天候、全時段在線監管。推動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辦案數字化、程序規范化、監督透明化,實現重大案件、重大行動等實時指揮調度。
11.加強智慧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結合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等涉農人才培訓項目,加大智慧農業人才培訓力度。實施農業實用人才培育行動,推進“一村六員一主播”農業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針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民專業技能培訓和智慧農業專題培訓。
(三)推動智慧農業創新應用
12.推進智慧農業引領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縣開展先行先試,以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創建智慧農業引領區,強化政策創設,推動機制創新,集中在糧油種植、設施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大縣,引進培育一批智慧農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推廣服務等各類主體,探索建設模式和機制路徑,形成區域性整體解決方案。支持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等率先示范應用,培育一批高水平智慧農(牧、漁)場。重點推動成都平原、川東北、川南建設智慧農業引領區,支持攀西、川西北建設經作、畜牧類智慧農場、智慧牧場。
13.推動國產智能農機研發應用。提升“天府良機”裝備科研、制造、服務能力,支持涉農科研機構、企業等聯合研發高端智能農機林機、農用傳感器、農業機器人等,加快新研智能農業裝備熟化定型和產業化進度,組織遴選成熟智能裝備形成主推技術目錄,加強川南、川東北丘陵山區小型智能農機裝備大規模推廣應用。集成北斗定位、無人駕駛等技術,推動“AI+農機”模式應用。推動智能灌溉系統、智能病蟲害監測、智能物流管理(農產品)、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應用,為農業生產、冷鏈物流等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14.推動智慧農業技術協同創新。加強智慧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將智慧農業納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建設,支持推動農業人工智能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協同科技、經信部門,積極推動農業龍頭企業、涉農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研發制造相銜接的智慧農業創新體系。
15.發展農業農村低空數字經濟。夯實農業農村低空數字經濟發展新基建,圍繞大田種植,利用農用無人機進行低空生產作業、精準變量施肥等,打造農業低空生產場景。利用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測手段,大力發展農用無人機植保技術,推廣應用農用低空無人機監測農作物種植面積、長勢、病蟲害等,打造農業低空監測場景。大力推廣農用無人機在山地、丘陵地區開展“農資上山、農產品下山”吊運作業,打造農業低空運輸場景。
三、組織保障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把智慧農業作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建設農業強省、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視,全力推進。省級加強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導,市縣結合產業優勢,加快推動本地區智慧農業建設。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財政轉移支付等資金,支持智慧農業能力條件建設,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智慧農業建設項目申報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強智慧農業領域技術、人才、裝備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農業農村部門與科研院所共同開展智慧農業業務培訓、觀摩考察、技術合作、創新研發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