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新療法是由慕尼黑大學的漢斯.克雷奇馬爾教授及其同事等發明的。他們研究發現,引起瘋牛病、克雅氏癥以及綿羊瘙癢癥等病癥的普里昂蛋白中不含有基因物質,并認為這可能是導致生命機體無法對其產生免疫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科學家在治療中嘗試使用一種名為“CpG寡脫氧核苷酸(CpGODN)”的人造基因物質,而此前研究已經證實這種物質可以有效刺激生命機體的免疫系統。
動物實驗中,科學家使用綿羊瘙癢癥的病原體使實驗鼠感染上類似腦疾,然后使用CpG寡脫氧核苷酸等對其進行治療。結果發現,接受新療法治療的實驗鼠壽命,較沒有使用該法治療的實驗鼠延長了38%??茖W家表示,相信進一步地研究改善治療方法后,可以繼續提高實驗鼠的存活期。
科學家認為,新療法取得良好療效的原因正在于特定的免疫細胞受到刺激而發揮了抵抗病毒的作用,但對其詳細機理尚未徹底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