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屠宰一頭連著畜禽養殖,一頭連著食品消費,是肉產品走上餐桌的關鍵環節,在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四川堅持以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為根本目標,以優化布局、轉型升級、規范經營、強化監管為首要任務,以狠抓基礎建設和機制建設為主攻方向,不斷增強畜禽屠宰監管能力和手段,構建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夯實基礎促轉型升級
四川作為生豬屠宰大省,生豬定點屠宰場(點)過去較長時間存在“小、散、亂、多”的問題,不利于日常監管,也嚴重制約著屠宰行業轉型升級。自2015年5月起,四川開展“掃雷行動”,對生豬定點屠宰資格進行了全面審核清理。按照“壓點減數、提檔升級”總要求,以市(州)為單位,按照縣級屬地管理原則,嚴格把控生豬屠宰場設立標準,堅決取締關閉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生豬屠宰企業。
目前,四川省關閉了1160家生豬屠宰場(點),保留了1816家合法場點(A類企業289家,B類企業1527家)。
強化各方責任落實
四川省為全面推進生豬屠宰細化管理和落實監管責任,從落實“兩大責任”入手,即屠宰企業的主體責任和官方獸醫的監管責任,通過屠宰企業與官方獸醫的協調配合,構建起堅實的質量安全屏障。
屠宰企業是屠宰行業的主體和基礎。為了規范屠宰企業管理,四川省通過舉辦培訓班和召開會議,建立起了屠宰企業的安全責任意識,編制了《生豬屠宰企業主體責任清單》,建立了19項生豬屠宰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統一制作發放了生豬屠宰企業18項記錄表冊,要求屠宰企業對照責任清單細化主體責任,規范內部管理,主動作為,認真填寫記錄表冊,做到心中有數、行為有據。
官方獸醫駐廠監管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及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為了厘清官方獸醫的監管責任,四川省編制了《生豬定點屠宰場駐場官方獸醫責任清單》,建立健全生豬屠宰精細化監管、無害化處理制度等4項檢疫監督管理等制度,統一制作發放11項屠宰檢疫相關記錄表冊,保證官方獸醫責任清單明細化,工作流程痕跡化。四川省多個市(州)舉行檢疫技能大比武活動,不斷提升執業隊伍專業素質,為全省鍛造了一支技能過硬的獸醫隊伍。
屠宰企業與官方獸醫在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上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四川省梳理制定出《生豬屠宰場精細化監管流程》《生豬屠宰工藝流程》,具體明確了生豬屠宰全過程的監管流程和工藝流程,重點把好生豬屠宰監管“六大關口”,即“入場查驗關、檢疫申報關、宰前檢疫關、同步檢疫關、同步檢驗關、出場申報關”,并在重要關口和關鍵環節明確了具體管理事項,實現生豬屠宰監督管理與生產加工全鏈條無縫對接。
創新監管機制
全面落實屠宰企業質量安全監管,一方面通過落實“瘦肉精”監督抽檢,規范屠宰企業代宰,同步開展品質檢驗與檢疫,啟動“動物移動嚴管行動”,做好檢疫證明聯網電子出證工作,規范屠宰環節監督管理等日常監管工作,保障畜禽安全。其中,“瘦肉精”監督抽檢成效顯著。借助“屠宰環節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目標考核檢查”,組織了21個檢查組,對全省21個市州60余家周報、月報屠宰企業進行了“瘦肉精”監管工作的檢查,全省共進行“瘦肉精”監督抽檢193萬余頭次,抽檢結果均為陰性。在農業部組織的監督檢測、風險監測和飛行檢查檢測中,被檢結果均為陰性或在規定線以下。
另一方面,四川也在進行機制探索創新,尋求新的發展。一是加快互聯網在生豬屠宰監管工作上的應用,提升屠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信息化程度,構建了全省生豬屠宰規?;髽I“智慧動監”信息系統,在全省動物衛生監管信息平臺基礎上,運用“互聯網+”的思維,采用“ppp”模式,成功引入企業合作投資,完善監管平臺建設并拓展應用。系統平臺集成了22個子系統軟件,均兼容移動智能終端,可實現信息采集智能化、重點環節監控可視化、關鍵控制點物聯化、各子系統之間關聯化,也可實現從養殖到消費的全程監管和可追溯。二是積極探索家禽規范集中宰殺和區域禁宰模式,同時還在成都、遂寧、廣元等市積極推進家禽規范集中宰殺和區域禁宰模式試點工作,從規劃制定、地方立法、政策引導、社會宣傳、監管強化等方面入手,進行了大膽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在石渠縣等高寒牧區以國家包蟲病畜間防控試點項目開展為契機,推行牛羊集中屠宰,全縣共建設了5個牲畜集中屠宰場,采取法規、行政、經濟等手段,引導牧民接受集中屠宰的理念,改變了千百年來的屠宰習俗。(信息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