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今年全國兩會,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凝聚信心與期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螅砦瘑T們建言獻策,共謀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大文章”。
鄉村產業振興
農民增收生活富裕
“上海的農業發展,走現代都市綠色農業之路,既保護城鄉的生態,也提高農民的收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比珖舜蟠?、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蔣小松說曾在滬培訓,對上?!靶∞r業”做出的“大文章”印象深刻。
在他看來,“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鄉村產業振興,不僅要滿足市場需求,還要滿足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高的要求,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支撐的全產業鏈發展。“產得出來、賣得出去、農民有收益回報、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發展的產業?!?/span>
蔣小松代表強調,產業發展的前提是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一張藍圖干到底”,根據土地的承載能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的匹配程度,發展特色產業。他希望,通過上海和四川互相交流,一起為中國農業發展努力。“如果上海能做出都市農業的樣板,四川能做出山區農業、高原農業的樣板,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如期實現。”
“適應高端化、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探索實施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比珖f委員、河北省政協農業委員會主任楊玉成的建議,對上海農業發展亦有借鑒意義。
他認為,一是發展籽種農業,開發農業的生產功能,加快科研攻關、品種選育等,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二是發展休閑農業,通過民俗旅游、農業觀光、森林養生等形式,為游客提供服務;三是發展會展農業,以展覽、節慶、農事等為載體,實現產業有機融合,拉長產業鏈條;四是發展創意農業,把文化藝術、農副產品和農耕活動結合起來,為農業和農村發展開辟全新空間;五是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建設相結合,促進城鎮建設和都市農業、現代農業相結合,建成宜農宜游、服務“三農”的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
鄉村人才振興
廣闊天地盡施所能
如何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如何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善尚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軍提交了一份“加強‘星創天地’建設,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靶莿撎斓亍北蛔u為農業農村領域的眾創空間,為科技特派員和大學生、返鄉農民工、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等開展農村科技創業營造專業化、便捷化的創業環境。
孫軍代表認為,“星創天地”不僅是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等問題,更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坦言,農村首先要有“人氣”,鄉村振興的關鍵也在于人,重點大力培育新主體和新農民,培養鄉土人才,特別是致富帶頭人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建設村莊。
“鄉村振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農村經濟振興,更是現代農民在職業技能和職業身份的再提升?!比珖f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今年提交了相關提案,闡述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應當積極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農業發展提供更精準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不少代表委員提出,“農二代”外出打工,學習知識和技能后選擇返鄉,怎樣將個人能力與家鄉發展相融合,家鄉又該怎樣支持他們的成長,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實際問題。
鄉村文化振興
鄉風文明社會正氣
“農村不一定需要繁華,但一定需要文化。”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表示,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民充滿憧憬。振興鄉村,需要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綜合解決方案,繁榮農村文化,就是做實“文化里子”。
李成貴委員認為,古村落蘊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哲理,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農耕文明的載體,也是中華文明的存檔,具有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魅力?!皫е次分募右砸巹澅Wo,讓它成為文化遺產而傳承萬世、慰藉子孫后代的鄉愁。”
在農村文化建構中,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激活農村的內部力量,引導和激勵農民釋放文化正能量,是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章義和利用寒假時間,親赴農村調研,形成了兩份提案。他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深入,農民的生活富裕了,但一些陳規陋俗依然存在,“扶貧必扶智。”
章義和委員說,在移風易俗上,應新風先行,先立后破,以文明新風逐漸取代舊習惡俗;對一些陳規陋俗和不良習氣,則應法律先行,嚴格執法,整治農村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問題;因地制宜,以更貼近農民、更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組織娛樂文化活動?!鞍巡涣硷L氣壓下去,把新風正氣樹起來。”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張志勇提交了一份“關于制定‘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建議,呼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發揮鄉村教育對鄉村社會的“穩定器”的作用、對鄉村文化的傳播和道德教化功能、對鄉村文明生活的培育功能、對鄉村成人的終身教育功能、對鄉村治理的輔助功能。
鄉村生態振興
綠色發展美麗家園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再現“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圖景,讓農村留得住詩意,載得動鄉愁。
“鄉村是生態環境的主體區域,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展現了守住青山綠水、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
余欣榮委員說,推動農業空間布局、資源利用方式、生產管理方式的變革,推動鄉村產業走上一條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穩定的中國特色振興之路。例如,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加強農業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修復農業農村生態景觀,提升農業“養眼、洗肺”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農村要有農村的樣子?!比珖舜蟠?、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黨委委員、村委會主任周忠蓮介紹,環溪村位于桐廬縣的最東面,三面環溪一面靠山,因而得名。通過保護自然生態、保持農村特點、體現本地風俗的發展,近年也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特色游”。
周忠蓮代表認為,農村發展要注重規劃引領,以景區理念規劃村莊,以景點要求建設節點,不大拆大建,不推倒重來,不千村一面,而是資源整合、因地制宜,保護利用歷史建筑,提升改造現有建筑,規劃新建特色建筑,整治拆除破敗建筑。“串點連線,以點帶面,連片打造,整片推進,各村彰顯各自特色,讓游客覺得各有千秋,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村組織振興
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在北管村,11個村民組都有自己的‘責任田’,每名組長都是第一責任人,人口信息、房屋租賃、衛生整治、治安管理等,打包管、每天管。”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北管村黨總支書記沈彪介紹,北管村以勤勞、踏實、年輕、人緣為基本原則,采用公開競選方式配備一村組一組長。
開展農村社會治理,以隊伍建設為抓手,提升村級自治能力。沈彪代表舉例,北管村搭建黨員、群眾輔助巡防平臺,將黨員、志愿者編入道路保潔、治安巡邏、矛盾調解等多支服務隊伍,鼓勵具有家電維修、個人護理等特長的村民參與志愿服務,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全體百姓共建共享的大服務格局?!罢{動黨員、村民組長、志愿者等群眾力量,發動村民們一起管好家園。”
“鄉村治理,要以更加濃厚的鄉情凝人心、聚人氣?!比珖f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表示,發揮“鄉賢文化”在鄉村治理中作用。長期以來,“鄉賢”一直是鄉村社會運轉、風習教化傳承、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形成的“鄉賢文化”,能夠發揮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作用。
黨建引領,村強民富。在浙江嘉興,2010年起連續實施三輪“強村計劃”,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在新一輪村級組織換屆中選拔了1533名“致富帶頭人”治村,突出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作用,建立由150人組成的“領雁導師”庫,每季度輪值舉辦“領雁論壇”。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嘉興市委副書記、市長胡海峰說,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探索出一條從“輸血”到“造血”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范潔 方翔